校園新聞內頁

deco

經濟系郭祐誠老師接受專訪 探討性別與高中選組議題

2021.03.29

隨著少子化的趨勢,家長們更是重視新課綱調整下的新教育改革與學習模式。本校經濟系郭祐誠老師,教育經濟學是他的研究專長之一,曾發表過多篇與性別與學習相關的論文,包括「數學能力與性別對高中學生選組之影響」或「同儕性別組成對大學科系選擇之影響」等研究。郭老師近期接受「科技大觀園」專欄採訪,就其之前研究,分析性別如何影響高中生選組(專訪內容)。

經濟系郭祐誠老師。

文理分科是在部分東亞國家和地區實行的教育制度,將教學課程分為文科和理科讓學生選擇後進行分別教育。台灣一般是在高中階段進行選組,對於學生乃至家長、老師都有一番艱難的抉擇。在傳統「男理工、女人文」的觀念下,高中分組成為性別隔離的重要機制,使文、理兩組學生發展出不同的文化,並使這兩種文化兩極化。

文理科組別和性別分佈,多年來未没有因提倡性別平等而改變,因為近年來國內大學理工科系的女性比例並沒有顯著上升。這樣的現象引發郭老師深入研究的興趣。老師主要是依據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(TEPS),該資料庫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,從國中一路到高中職與五專,蒐集學生與家長、老師、學校的相關數據,追蹤了長達 7 年的數據。

郭老師研究結果發現幾項重要資訊:(1)即使具備相同數學能力,女同學比男同學不傾向選擇理組。(2)班級內的男女比例,也會影響學生的選組結果。(3)對於女生來說,「補習」與「選擇自然組」之間,存在負相關。相較於沒有補過習的女生,曾經補習過的女學生較不傾向念自然組。

郭老師依據數據分析結果提出一些建議,認為要突破目前的性別選組的刻板狀態,光是調整學習環境的性別比例,似乎也難以讓更多女生投入 STEM(跨學科的教學內容或模式)領域。不妨嘗試分組教學,像是在數理相關教學時進行分組,以此避免學生將成績歸因於性別;或者透過女性的理科教師,給予學生同性別的榜樣也可能有助於建立信心,在課堂上使用不造成性別歧視的「包容性語言」,或是多介紹 STEM 相關的工作,將有助於促進相關領域的性別平衡。

除此之外,郭老師也以自身經驗,認為在數學能力之外,更應重視邏輯素養,尤其是面對資訊變化如此快速的世界,邏輯的重要性對於任何科目或領域都是重要的。

至於新課綱的調整與實施,無論考試制度如何變革,學習習慣的養成,是非常重要的。若能在學習方面培養出自律的態度,才是真正能影響學生未來的關鍵。

相關新聞